人文齐鲁|曹州试院
人文齐鲁|曹州试院
人文齐鲁|曹州试院
菏泽市(hézéshì)老城区(lǎochéngqū)南华街与曹州路交叉口,人们唤作“考棚隅首”,因东北方向有俗称考棚的(de)清代胜迹——“曹州试院”而得名;东西向的街道也因此分别称作“考棚东街”和“考棚西街”。
菏泽地处华夏中原腹地,其名源起古泽。《禹贡》载:“导菏泽被孟猪(mèngzhū)(陂)”。古菏泽为菏水与济水交会处:西通(xītōng)黄河,东接泗水,南通江淮,东北入大野泽。据《括地志》记载,其形制“东西五六十里,南北十余里”,唐时称(chēng)龙池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载明方位:“菏泽在济阴县(yīnxiàn)东北九十里,因菏山(héshān)得名。”雍正(yōngzhèng)十三年(1735年)升曹州为府时,取“南菏山、北雷泽”之意,定名菏泽。
周代封建制度下,周武王封六弟振铎于曹(都城定陶),辖商丘(shāngqiū)、菏泽、聊城(liáochéng)等地。曹国历五百余载,文化影响深远,故该地域(dìyù)得名曹州。北宋末升为兴仁府,雍正十三年(1735年)正式(zhèngshì)建制为山东省曹州府。
《曹(cáo)州(cáozhōu)府志》明确(míngquè)记载(jìzǎi)试院创建始末:乾隆十四年(1749年),知府刘慥委菏泽令唐惟明“于府治之南购地基创建”,次年竣工。刘藻《曹州府创建试院记》详述营建细节:选址骢马巷,拓建三百余间,“崇峻宏敞,翚奂严丽”,耗银万两,时人(rén)誉为“吾曹未有之胜举”。足见当时曹州试院已颇具规模。
《菏泽市(hézéshì)志》载:“试院建筑为砖木梁架结构,正南靠街有影壁,有东西辕门(yuánmén),正中为大门(dàmén),内设东西两大考场。再往里有大堂(dàtáng),称戒慎堂,前堂为考前(kǎoqián)训导衙,后堂为考官办公室,堂后为考官住处,最后为望槎楼,为试院行辕(又称学政公署)。”据附近老人讲述,原考棚坐北朝南,面阔百余米,纵深一百五十米,建筑外形十分壮观,庄严而肃穆。往里三道(sāndào)门,向北有甬道,中央有明远楼,是发布信号和进行监督的地方。左右为考舍,场内窄陋,每间不足(bùzú)十个平方,每间一人,座案(zuòàn)为条板条凳,一面出入和采光通风,其他(qítā)三面隔断,看起来像一排排的鸟笼。
清代科举分为(wèi)“童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”四个等级。童试俗称考秀才,为预备性考试(kǎoshì),又依次分为“县试、府试、院试”三个阶段。读书人参加(cānjiā)正式科举考试之前,首先要接受由本县知县主持(zhǔchí)的(de)(de)(de)考试,俗称县试。这是科考的最初级考试,是童试的第一场,考期在农历(nónglì)二月,在县城考棚(kǎopéng)举行,由知县主持,儒学署教官(jiàoguān)监试。清朝的县试进行四或五场考试,前三场每次考完都(dōu)发榜,称为圆案。这是因为将考生的报考(bàokǎo)号数在榜上排列成圆形,表示(biǎoshì)取中的人不分先后次序。考完最后一场发榜时,榜上姓名横排,有先后次序,叫做长案(zhǎngàn)。第一名(yīmíng)称为案首。最后一名之下用朱笔画一勾,以示截尾。清代人嘲笑这末一名为“坐红椅子”。县试被录取的考生,要依照同样的程序到府中进行府试。清朝的府试分两场考试,考期农历四月,在府地考棚举行,由知府主持。府试合格者称作“童生”,取得童生身份后,才有资格参加院试,即正式的科举考试。院试分岁试和科试,考试之地在府地或贡院,由省学政主持。菏泽为府地,因此童试各阶段均在曹州考棚举行。
试院考棚是古代(gǔdài)学生科举考试的(de)场所,组织、考试、评卷、录取的专门机构。县试之初,先由县官布告报考日期,让考生(kǎoshēng)早日做好准备。考生的年龄不限,统称童生(tóngshēng),应考不超过500人。考期一般为一个月(yígèyuè)。考生进城(jìnchéng)先向礼房报名,填写(tiánxiě)姓名、籍贯年岁、三代履历,出示廪保帖,交纳考试费(kǎoshìfèi),还必须有五人同考联保(人称联坐)。外籍不准报考,一经查实,取消资格。在准备考试期间(qījiān),考生要在附近赁房居住,备考篮(盛文具、食物、考证),还要准备外褂和顶子帽,考试时衣冠必须整齐。县试每天考一场,共考五场。值得注意的是,童生不限年龄,故有“白发应试”之奇观。
考试时以放炮为令。一声为集合,大门开,考生(kǎoshēng)列队等候,门旁衙役侍立。二声为预备,仪门开,有考官、教官、廪保列队,点名搜查入场。三声为开场,龙门开,红灯高照,雅乐(yǎyuè)齐鸣,考官升坐(shēngzuò),衙役引路,按名领卷,依号入座。每场试题写在纸牌两面,一人高举慢行,穿甬道而过,两侧(liǎngcè)考生各自记录(jìlù)。再由考官随人盖印,考试正式开始,衙役手提牌灯,监考不断(bùduàn)巡场。考试内容不外四书五经、诗赋策论、圣谕广训(guǎngxùn)等。题文(tíwén)要求一定格式,常见八股文。考试结束,雅乐又起,开放龙门,交卷出场,谓之(wèizhī)“放排”。三天放榜,被录取者参加下场考试,以下程序基本相同。
童试最后要经院试筛选(shāixuǎn),取录每县(xiàn)有定额,菏泽是一等县为22名,中者(zhě)谓之“秀才”(又称生员),第一名称“案首”,以下分为“廪生、增生、附生”三等。秀才算是有了功名,进入(jìnrù)士大夫阶层,可免除差徭,见知县不(bù)跪。还可到官办府、州、县学(xué)继续读书(dúshū)。生员赴省参加“乡试”,由钦差主持,中者谓之“举人”,第一名称“解元”,拔贡可成为国子监(guózǐjiàn)学生,可以进朝做官(zuòguān)。贡生(gòngshēng)到京参加“会试”,由礼部主持,中者谓之“贡士”,第一名称“会元”。皇帝对会试取录者,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称“殿试”,中者谓之“进士”,进士又分三甲,第一甲三名依次称“状元、榜眼、探花”,赐进士及第,第二甲赐进士出身,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。三甲都具有作文官的资格,成绩(chéngjì)好的可以入翰林院做庶吉士(jíshì),成绩次一些的就被授予六部主事、内阁中书、御史及知州,最低者可任知县。
光绪(guāngxù)三十一年(1905年)废科举后,试院逐渐荒废。现经复建纳入曹州古城景区,构成菏泽历史人文景观(rénwénjǐngguān)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